放下執着

Teachings

人是因為「執着」而產生種種煩惱。

「執着」是對事理固執不捨的心態。「事執」是由於偏重於「自我」,為了維護自尊,甚至損人利己,造作自私的行為。「理執」是因為堅持於「己見」,迷昧真理,衍生無量煩惱。

「執着」是凡夫的致命傷,令暴躁者變得更衝動,憂鬱者更消沉,懦弱者更頹靡。它是由「貪、嗔、癡」所引起的,佛教稱之為「三毒」,所謂「三毒熾然,苦惱無量。」不少人因貪着五欲(財、色、名、食睡)而潦倒一生,亦有不少人因執着而謾罵、毆鬥、甚至殺害。在現實生活中,因蒙昧事理,執持己見而延害别人的事情比比皆是。



佛門教人怎樣滅除「執着」呢?「放下」即是。當逆境現前時——如事業逆意、婚姻失敗、家庭吵鬧、親友反目等——必須立刻將煩惱放下,不要執着它,讓它冷靜下來。所謂:「心地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這並非消極或懦弱的表現,而是積極地去熄滅當下熾然的執着心,令它回復到自己本具的智慧上。

《心經》啟示我們要觀空「五蕴」、「十二處」、「十八界」,是放下「我執」;觀空「十二因缘」、「四聖諦」、「六度波羅蜜」,是放下「理執」。當你能放下「執着」,不受煩惱纏繞,即能達到經中所說「心無罣礙」的境界。

宋朝慧開禪師在他的著述《無門關》內以一首詩偈讚頌「心無罣礙」的勝境:

  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
    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

春天有百花盛開;秋天有朗月高照;夏天有和風舒懷;冬天有霜雪紛揚。這一切都是世間遷流不息的事相,反映了萬物的生、住、異、滅,人生的苦、樂、盛、衰。禪師以四季的更迭變化,譬喻凡夫的一切經歷。「閒事」泛指一切煩惱。倘若無煩惱掛在心頭,即是「心無罣礙」,就是世間上最幸福不過的人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