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黄庭堅,自號山谷道人,擅文章、詩詞,尤工書法。他雖是大文豪蘇東坡的弟子,但由於詩詞風格奇特,自成一格,得與其師齊名,享譽文壇,並稱「蘇黄」。
黃庭堅在官場上,政績超越。他個性正直,不趨炎附勢,不同流合污,故一生仕途多舛。又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,而屢遭貶謫,然而他卻處之泰然。
他崇信佛教,皈依黃龍派嫡傳弟子晦堂祖心禪師門下,因參「吾無隱乎爾」,聞到木犀花香而悟道。他悟道的因缘,在禪宗典籍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七裏面有記載;這個禪門公案叫做「晦堂木犀香」。黄庭堅對禪宗甚有見地,他寫了一首禅意盎然的詞《清平樂》:
春歸何處?寂寞無行路。若有人知春去處,喚取歸來同住。
春無蹤迹誰知?除非問取黃鸝。百囀無人能解,因風飛過薔薇。
作者以春的氣息譬喻禪的清靜,當春天快消逝時,遂自問自答,表達一種惜春戀春的情懷。「春歸何處?」春天在哪裡呢?
「寂寞無行路。」「寂寞」二字,寫出春歸的無影無聲,同時也襯托出詞人孤寂之情。因為找不到春天,他整天漫無目的地去遊覽。這裏似問非問,似答非答,兩句含蓄隱微,惜春之情於不經意間透露了一點。
「若有人知春去處,喚取歸來同住。」如果你知道春歸何處,請你叫春天返來與我為伴好嗎?這兩句話說得天真、懇切,足見作者對春的一往情深。作者強烈的留春、戀春情懷,多麼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風得意之時,因此招喚春天「歸來」與詞人「同住」。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,赋春天以生命。
「春無蹤迹誰知?」春天一去無蹤,有誰知道它的去向?春天依然無影無迹、無聲無息地消逝了,它的蹤跡誰又知曉呢?這多麼令人惆悵、傷感啊!
「除非問取黃鸝。百囀無人能解」,「除非」是「只有」的意思,而黃鸝鳴於春夏之交,因而只有「問取黃鸝」,或者牠會知道。然而,即使黃鸝用清脆婉轉的歌聲回答我,可誰能聽懂牠唱的是什麼?我怎能了解牠的意思呢?
最後一句最具禪意,「因風飛過薔薇。」就在我尋找春天,躊躇春歸何處的時候,和暖的春風正在吹過薔薇花。薔薇花開,說明初夏已來臨了。黄山谷的意思是:春天的氣息,是在你無心找尋的時候,才會顯露的;而當你刻意執著春天形相,你會迷失了春天的本體。
禪和子一天到晚尋找悟道的方法,用心向外追尋摸索。但是佛性本自具足,是於無心之間顯現的。禪門是以無心治妄心,如果處處用妄心尋覓,怎樣能够見到佛性呢?
從前有一位尼師,她隱居在自己的小廟廿多年,修習禪法,覺得在悟道上一無所得。於是她捨離家廟,到處行腳參禪。但是又經過了廿多年,亦是徒勞無功。後來她收拾好失望的心情,重返故鄉。但當他踏入家廟的前階,目睹梅花盛放,忽然豁然開悟,從自心流露出一首詩:
「終日尋春不見春, 芒鞋踏破嶺頭雲;
歸來偶把梅花嗅, 春在枝頭已十分」
―唐.無盡藏比丘尼詩:《尋春不見春》
原來走遍天涯之後,自己要尋找的春天,就在自己認為渺小的故鄉──家廟裏。
何必好高騖遠呢?幸福不在遥遠之處,而在此時此刻的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