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「唯识无境」,即是说世间一切现象,为吾人八识 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)所变现的,因此心外无独立的客观存在。
一切万法不过由八识所变现,不单外境如此,即使在个人的内心世界,「末那识」恒以「阿赖耶识」为所缘对象,遂浮现我执、法执,所以众生的内外境界都是由心识所变现的。
同一种境界在不同的心识,不同的缘份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。例如,同样是淅沥雨声,少年的时候听,壮年的时候听,或者老年的时侯听,都各有截然不同的感受。
宋朝词人蒋捷写了一首《虞美人—听雨》:
「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
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。
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
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」
千古以来,雨似乎跟文人有不解之缘,无论是春雨潇潇,秋雨绵绵;又或者是芭蕉夜雨,漫天风雨,他们都禁不住借境抒情,留下文采盎然,意境深远的佳句。蒋捷这首词《虞美人》藉著听雨的情景,诉说他少年的欢乐,中年的漂泊以及年老时的孤独,寓意深刻,颇能发人深省。
「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」:青年的蒋捷,中了进士,仕途得意,总是在充满欢笑的妓艺歌楼上,听着淅沥的雨声,陪伴着他的是比烛光烘照得昏红的罗帐,一派浪漫欢乐的景象。在官运享通的时候,蒋进士已经给财富,权力和名利玷污了本性,终日陶醉于放浪形骸的情欲享乐中。
「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。」:然而到了中年,由于遭逢元军大举灭宋,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中,蒋捷到处颠沛流离,在异乡的船上,听着雨点打在船篷上淅飒的声响,面对着辽阔的江水和压得低低的云雾,有时雨声中,还夹着离群孤雁划破西风的凄凉啼叫,令人百感交集!
「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」:而现在历尽了沧桑,年华垂老,孤苦伶仃,寄居于宁静的僧庐下,听着潇潇的雨声,鬓发都已经斑白了。
「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」:到了这个年纪,深深体悟到人世间的悲伤,欢笑,离别,相聚,只不过是短暂无常的感情变化,不禁慨叹岁月无情的消逝!这个时候,整夜倾听着雨声,点点滴滴打在阶前,仿佛正在细诉往事一样,使人心绪起伏不定,难以入睡到天明。
同样是听雨,在少年,壮年到老年不同的境况下,不同的生活中,令人感受不同的心情。佛经讲「唯识无境」,境由心造,亦如《金刚经》云: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;听雨如此,其他事物亦如此而已。